
新聞動態(tài)
聯(lián)系我們
公司: | 石家莊同順家庭服務(wù)有限公司 |
橋西店 | |
聯(lián)系電話: | 0311-8070 8837 |
0311-8689 3278 | |
0311-8069 3181 | |
微信: | tongshunjz 340071259 |
地址: | 石家莊市新華區(qū)康樂街37號 |
橋東店 | |
聯(lián)系電話: | 0311-86890896 |
13230118878 | |
微信: | tongshun1 tongshun2 |
地址: | 石家莊市建設(shè)大街東風路交口金正君庭A座617室 |
公司簡介
石家莊同順家庭服務(wù)有限公司經(jīng)工商局正規(guī)注冊成立,專業(yè)從事家庭服務(wù)的品牌企業(yè)! 同順家政 分設(shè),橋東,橋西,兩家店,為大家提供便捷高效的保潔,保姆,鐘點工,育嬰,月嫂,護工等高品質(zhì)家庭服務(wù)!公司自成立以來以規(guī)范的經(jīng)營行為,專業(yè)高效的服務(wù)理念,熱情周到的服務(wù)品質(zhì)贏得了新老客戶的認可,歡迎您的來電咨詢! |
行業(yè)動態(tài)
(一)2 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(jīng)開始撒謊了
據(jù)統(tǒng)計, 在 2 歲的時候,大概 25% 被觀察的兒童會進行至少一次撒謊 (Evans & Lee, 2013)。

隨著年紀的增加,撒謊出現(xiàn)的幾率會越來越高。到了 4 歲左右,大概 94% 被觀察的兒童會進行至少一次撒謊 (Wilson, Smith, & Ross, 2003)。
來自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 Evans & Lee (2013),對 65 名 2 到 3 歲的兒童進行了研究,他們邀請這些孩子來到實驗室來做一個簡單的小任務(wù)。
實驗人員告訴這些孩子自己要去房間的另一個角落去找一本書,并且要求孩子不要偷看身后的玩具。當實驗人員回到座位上的時候,會問孩子有沒有去偷看玩具。

圖片來源:Evans,A.D.,& Lee,K. (2013). Emergence of lying in very young children.Developmental Psychologu,49(10),1958-1963.
對比視頻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80% 的被試兒童偷看了玩具,而這些偷看玩具的兒童中,40% 進行了撒謊行為。
也就是說,有近一半的孩子都撒謊了。
更有趣的是, 隨著兒童的年紀增加,撒謊的比例也相應的增加。

Lee(李康,多倫多大學人類發(fā)展與應用心理學系教授)在全球范圍內(nèi)測試了 1200 名 2~6 歲兒童的撒謊問題,這些孩子來自于不同的國家、家庭和教育環(huán)境。
研究人員會跟這些孩子玩競猜游戲:抽出一張撲克牌,讓孩子猜點數(shù),如果猜對了就會獲獎。在孩子游戲過程中,研究人員會找借口離開一會兒,離開前特意叮囑孩子千萬不要看卡片。
等研究員一走開,攝像機就捕捉到 90% 以上的孩子在 5 秒內(nèi)就犯規(guī)了。等研究人員回來詢問后,只有部分小朋友承認自己偷看了。

最終結(jié)果顯示,2 歲孩子中,30% 會撒謊;到了 3 歲,撒謊率達到 50%,4 歲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。
看到這里,你可能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,全天下孩子都會撒謊。
孩子早期撒謊不撒謊和年齡有關(guān)系,和家庭教育、生長環(huán)境沒有絕對的聯(lián)系。
(二)為什么孩子會撒謊
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看起來都像是在撒謊,但原因卻大不相同。
2~3 歲的孩子, 還無法區(qū)分什么是真實發(fā)生的,什么是想象。你可能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滿嘴「跑火車」,比如:「爸爸吃掉了我的巧克力」、「我睡在星星上」等。
3~4 歲的孩子,已經(jīng)能夠意識到別人的想法可能和自己的不同,但他們的認知發(fā)展還是有局限,尤其是 情緒早于邏輯思維的發(fā)展,他們通常會在情緒的驅(qū)使下作出反應。
比如,孩子吃了糖果,說出來可能會被批評;也可能是孩子知道不能吃但是吃了。這會讓他們感到內(nèi)疚,內(nèi)疚是一種不好的情緒體驗。為了避免被批評,也為了不讓自己感到內(nèi)疚,孩子很可能就會選擇說「我沒有吃」。
盡管這種伎倆很容易被父母拆穿,但這種謊言不是大家以為的「故意和父母作對」、「不誠實」等。 他們只是希望事情沒有發(fā)生。

還有一種可能是,如果撒謊說沒有吃糖果,他可以獲得更多的糖果,這樣的結(jié)果對孩子很有吸引力。
從操作性條件反射的角度來說,一個行為如果反復發(fā)生(比如撒謊),那么一定存在某些 「強化物」(比如不被批評、吃到更多的糖果),也就是說撒謊的行為對孩子「有利」。而這種情況下,家長尤其要注意引導。
(三)孩子學會撒謊不是一個壞事情
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, 孩子撒謊,并不是一個很壞的行為。
經(jīng)過大量數(shù)據(jù)分析,大麥吉爾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 Talwar & Lee(2008)做出了這樣的結(jié)論,孩子的撒謊行為和以下三個認知能力相關(guān):心智理論(theory of mind)、管控功能(executive function)和道德判斷(moral judgments)。

心智理論指的是,孩子能夠在腦海中想象另一個人在想什么,也可以理解成換位思考的能力。比如說,如果媽媽看到他吃了最后一顆巧克力,孩子就會想到,如果說爸爸吃的,媽媽就不會相信。
管控功能,是一系列認知過程的統(tǒng)稱,包括工作記憶、注意力管控、反應抑制、抽象思維等。一般由腦前額葉所負責。形象來說,管控功能就好比是我們大腦里的 CEO,它要統(tǒng)籌工作、調(diào)配資源、做出很多重要決定。
當撒謊時,孩子需要觀察你的反應和表現(xiàn),來編造一個貌似真實的謊言,讓謊言沒有漏洞和破綻。孩子會想我要用什么理由、語言和表情來撒這個謊。整個過程寶寶的管控系統(tǒng)可是忙得很,要互相聯(lián)動,縝密配合,才能完成一個謊言。
道德判斷比較好理解,咱們就不多說了。
很有趣的是,在這三個認知能力之中,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,和撒謊行為最為緊密相關(guān)的是管控功能和心智理論,而不是道德判斷(Talwar & Lee, 2008)。

圖片來源:Talwar, V., & Lee, K. (2008). Social and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children’s lying behavior. Child Development,79,866–881.
可以說,撒謊是孩子心智發(fā)展中的一個 「里程碑」,甚至可以說,早撒謊的孩子可能更聰明。因為 撒謊可能代表著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大腦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日趨成熟。
(四)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撒謊家長應該怎么辦
首先,我們應該要端正態(tài)度, 辯證地去看這個問題。
對于年幼的娃來說,撒謊是一個到了一定年齡,隨著大腦逐漸發(fā)育、認知能力逐漸完善,必然會產(chǎn)生的現(xiàn)象。
它先于道德觀的形成。也就是說, 孩子早期的撒謊行為(7 歲以前)和道德判斷關(guān)系不大,家長不需要「草木皆兵」。

家長最重要的是——不要把它當成一個道德問題來處理, 不要給孩子貼「撒謊」、「不誠實」的道德標簽。
我們更要做的,是去理解孩子「撒謊」背后的動機, 鼓勵他們直接說真話。
比如:孩子不想走路,撒謊說腳痛。家長可以這樣引導:你說腳痛是不是想讓爸爸抱你,但是又擔心爸爸不抱你呀?
聽完孩子的解釋,再告訴他撒謊對于爸爸媽媽的影響??梢哉f:爸爸有點難過,你都不敢和爸爸說真話,其實你可以直接說想要爸爸抱的。
其次, 靈活利用「獎勵」和「懲罰」,「弱化」撒謊行為,「強化」說真話的行為。
道理其實很簡單,如果我們拿走孩子撒謊帶來的好處,而給孩子說真話的行為提供更多好處。孩子慢慢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不撒謊反而比撒謊更能解決問題,自然更愿意說真話。
比如,孩子吃了糖果害怕被批評,所以說自己沒吃。那我們不去批評他,而是鼓勵他說真話。如果孩子承認了,可以口頭表揚孩子,甚至讓孩子出去玩一會兒。
如果他是為了得到更多糖果,我們就要明確態(tài)度:如果他再撒謊,下次就可能沒有糖果吃了。
另外,研究也證明,給孩子講強調(diào)「誠實會有好結(jié)果」的故事,比「不要撒謊」的故事(《狼來了》、《匹諾曹》等)更能顯著增加 3~7 歲孩子說真話的行為(Lee et al., 2014)。
最后,家長要自己做好榜樣。
在生活中盡量減少撒謊的行為,多說真話、誠實待人。如果我們自己經(jīng)常撒謊,想讓孩子不撒謊,那就真的有點難了。
下一篇:為何工作越久的家政人員,越愿意去學習?